
一、财税造假类企业
- 虚假开户企业
通过伪造注册信息、频繁变更账户或大额交易掩盖非法目的,金税四期通过多维度数据核查(如企业信息联网系统)可快速识别异常行为。
- 空壳企业
无实际业务、人员或场所,仅用于开票、洗钱等非法活动,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可直接标记为打击对象。
- 两套账企业
通过私户收款、拆分收入等方式隐匿真实交易,金税四期通过关联账户分析(如亲属账户、资金流与业务匹配度)可精准追溯违规行为,触发补税、罚款甚至刑事责任。
二、经营数据异常类企业
- 库存账实不一致企业
实际库存与财务记录不符,金税四期通过进销项发票、物流数据等实现穿透式监控,异常波动直接触发稽查。
- 税负率异常企业
增值税或所得税率长期低于行业均值(±20%为警戒线),系统自动标记为“偷税嫌疑”,引发全面稽查。
- 零申报或长期亏损企业
连续6个月零申报或长期亏损但实际经营正常,被纳入“僵尸企业”名单,面临工商与税务联合清查。
三、跨境与交易违规类企业
- 跨境交易定价不公企业
通过转移定价、虚假出口退税转移利润,2025年“支柱二规则”全球补税机制下风险剧增4。
- 虚开发票或进销错配企业
进项与销项品类不符(如服装企业抵扣钢材发票)、电子发票连号报销等,AI直接判定业务不真实。
四、资金流不合规企业
- 公转私或私户收货款企业
单笔公转私超20万、私户累计收款超500万均触发刑事立案标准,系统自动关联银行数据追溯资金流向。
- 费用报销不合规企业
会议费无参会名单、广告费无投放证明等细节漏洞,系统通过票据逻辑分析标记为虚假费用。
总结:淘汰核心逻辑
金税四期通过“以数治税”实现全链条监管(资金流、发票流、货物流、合同流),企业若存在以下特征则无生存空间:
- 数据矛盾: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无法自洽;
- 脱离监管:依赖私户、现金交易等逃避系统监控;
- 对抗规则:利用传统漏洞对抗大数据稽查(如拆分收入、虚构成本)。
企业需通过合规改造(如业务流重塑、数据透明化)适应监管新环境,否则将面临补税、罚款、刑事追责及市场淘汰风险。
